前段时间,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
而上一次让杨紫琼如此大放异彩的华语电影,可能还要属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再次让中国武侠走进西方视野,让他们在中国武侠的世界里沉醉,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人值得感谢——
《大侠胡金铨》

1997 年胡金铨在台湾去世时,李安的《卧虎藏龙》还有三年才会问世。
但在武侠电影的世界里,胡金铨的影响,从未随着他肉身的逝去,而消失不见。

导演邀请了胡金铨生前的好友们,以及受他影响的后辈们,一同来讲述他的艺术世界。

或许听到名字,一些内地观众不太熟悉,但提到《龙门客栈》,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没错,是他导演的。

在纪录片里,徐克聊起,当时给一位没看过胡导电影的朋友,放映胡导的电影。
结果朋友说,跟你的电影这么像的?

甚至,徐克在德克萨斯州的大学念书时,研究的就是胡金铨的电影。不难看出他对胡金铨的推崇。
这不是胡金铨唯一一个 " 徒弟 "。

这个节奏,是从胡金铨那儿学来的。
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压抑的情绪突然释放,造成观众内心更大的冲击力。

其次,其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也是不能不提的。

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让他从小便能沐浴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
与父亲一样博古通今,接受西式教育,也受母亲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感召,胡金铨的 DNA 注定他拍摄出来的武侠电影,不仅限于打打杀杀。

让一招一式都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这种动作风格,让打戏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又融合了戏曲的表演感。
可以说推动了动作电影的可看性。

台湾知名制片人焦雄屏提起他导演的《龙门客栈》,在同一个空间内连续构建不同的场景,上下楼梯、栏杆,甚至是挂着的干辣椒,都为电影贡献了戏剧性。
在这点上,焦雄屏认为,李安很好地传承了胡金铨。

诗意,中式的意境,是胡金铨导演空间的重中之重。

所谓 " 气韵 ",即南齐谢赫提出的 " 气韵生动 " 的美学命题,是古代绘画艺术的 " 六法 " 之一。
它要求体现自然万物和人精神的结合,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侠女》中,为了突出侠女内心的荒芜,构建萧索的场面,在她遗弃的旧宅里,种满了衰败的芒草。
但灯光一打,芒草全都烧坏了。

放到如今这个快餐影视时代,这是完全不敢想的事。
别说给你种芒草了,一个剧组采用实景而不是抠图,都能拿来吹。

《卧虎藏龙》里最有名的,就是那场周润发与章子怡,在竹林里打斗的戏。
柔软的竹枝使两人的针锋相对,充满了缠绵悱恻之感,整个空间都在自然景色的烘托下,变得暧昧。

这种热忱,会打动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

但是胡金铨却叫来了所有的临时演员,告诉他们扣子怎么扣,枪怎么拿。
正是胡金铨这副对电影认真到极致的模样,让当时 19 岁的吴宇森,知道了什么是" 大导演 "。

胡金铨非要洪金宝从六十几尺的高度跳下来,结果成片一出,洪金宝发现摄像机只捕捉了他影子的画面。
只拍影子都不能用替身,可见当时的导演有多认真。

作为香港新浪潮教母,许鞍华在第二届金像奖颁奖现场,提到胡金铨告诉她拍电影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正是他的激励,让许坚持了下来。不然很有可能就没有《投奔怒海》这部佳作。

尽管胡导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但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之心。
他认为自己是以电影为生,当然不能太过清高。

而在胡金铨导演的年代,连电影里的一块布,都不允许人工做旧,而是等它自然地泛黄。
武侠电影虽然一招一式都快,但品的却是快不了的细节。
纪录片之所以称胡金铨是 " 大侠 ",或许就在于真正的侠士,总是在追寻理想,仗剑走天涯。
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