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秒。
毛不易「幼鸟指南」全国巡演杭州站的 9700 张票被抢空。

辛志宇今年计划操盘超过 150 场巡演。
2022 年,他为马伯骞、周震南、李润祺、张洢豪等发了 150 首歌,今年除了继续发专辑,线下演出是他的工作重点。
辛志宇是哇唧音乐的总经理。
哇唧音乐是哇唧唧哇旗下的音乐业务中心,2021 年成立,既服务于哇唧旗下艺人们的音乐才华,也想做成国内 TOP 级的唱片公司。成立第一年,收入已经过亿,2022 年收入和利润继续超过 30% 增长。
目前,哇唧音乐的业务,包含音乐版权、音乐制作、Live、实体周边及艺术合作。
音乐业务中心
龙丹妮对做音乐的热情,在 2021 年 10 月的翻唱情歌《第一支舞》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以 Danni.L 为名,这位哇唧唧哇的创始人毫无生涩,与傻子与白痴乐队轻歌曼舞,乐在其中。
行业和大众都热衷谈论龙丹妮的声线和她对音乐的真爱。但更具产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是,在做了 20 年音乐综艺后,龙丹妮终于成立正式的音乐中心,和经纪业务、制作业务并列,成为哇唧唧哇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担任总经理的辛志宇早年做金融,2017 年底加入哇唧唧哇,先后负责战略投资和商务拓展。十岁起就是资深乐迷,也是深度的唱片收藏爱好者,认识几乎北京所有实体唱片店的老板。
负责哇唧音乐后,辛志宇定了个目标:三年成为行业 TOP 级唱片公司,建立哇唧音乐的行业影响力。具体来说又拆分成三个:收入过亿;播放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做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搭架构和提升作品产能。2021 年和 2022 年,哇唧音乐每年都发布了超过 150 首歌曲。产能提升除了带来音乐版权金的提升,带来艺人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近似「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工作机制和氛围——这对年轻艺人来说不容易,但长远来看,是帮助他们稳定产出水准以上作品的重要基础。
2022 年,哇唧音乐邀请了金牌制作人荒井十一和主理人胡楠加入,成立了制作厂牌「基本节奏」,提供音乐制作到创作、企划的全案解决方案。同年又和资深版权人燕小咖成立了词曲厂牌「正在登陆」。「基本节奏」和「正在登陆」的价值在于,帮助提升了哇唧音乐的制作和词曲水平,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在线下演出方面,哇唧音乐成立了专门的厂牌哇唧 Live,可以做从 150 人的 live house 演出到万人级别的演唱会——例如毛不易《幼鸟指南》的全国巡回演唱会。
与市面上已有的 live 演出不同,哇唧音乐希望能发挥哇唧唧哇已有的优势,在用户体验感和舞台感上做出差异化的品牌。所以在哇唧 live 的演出中,会出现一些传统 live 不会有的东西,例如天上突然掉下花瓣雨,巨大的充气人在现场打卡,以及演出后的握手、互动和签售。
拥有自有 live 厂牌的好处是,针对艺人的规划和运营可以更具有整体性。2022 年哇唧音乐的一个要求是,在艺人发布专辑后的半个月到 20 天左右,就跟进推出线下巡演,帮助艺人在最好的时间窗口,放大声量,形成线下巡演和线上专辑的流量共振。

通过音乐推人
推人是哇唧唧哇自带的基因,渗透到骨髓深处。
过去二十年,龙丹妮一直在做的,就是发掘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培养和包装,推向大众市场。音乐在其中占很重的分量。
哇唧音乐自然要承担通过音乐推人的功能。市场对哇唧旗下艺人的认知,往往存在刻板印象,不利于艺人形成更丰富和多元的形象。所以产出高品质、高流量的爆款作品,是哇唧音乐的一个工作重点。
在这过程中,哇唧对青年文化的洞察、提纯、翻译和放大能力,在哇唧音乐得到继承,显示出在市场企划上和其它公司不同的打法。
例如,与通常公司给艺人发单曲不同,2022 年哇唧音乐发行了 15 张大专辑,基本上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专辑发布。辛志宇认为,专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承载量,和单曲截然不同。出专辑既是对艺人的交代,也给市场发出信号:艺人是认真在做音乐的。

蒋先贵通过明 5 进入大众视野,给人的强烈印象就是「贵州六盘水少年」。所以在包装他的专辑《玫瑰花剑客被谋杀》时,虽然通篇不提六盘水,但是团队通过各种意象,反复传递「六盘水怪奇物语」的感觉。哇唧音乐还发现,除了 Riff 很强以及「这是一张可以蹦着听完的专辑」,整个专辑有一个共通的精神内核:成年人的逃避感。
「无论他唱玫瑰花剑客,除暴安良还是维持正义,都是一种小男孩把自己幻化成奥特曼的感觉。」辛志宇对《新声 Pro》说,最后团队在专辑中找到一句歌词,形成整个专辑的概念:英雄是我最后的借口,我们在幻想的故事中对抗世界。
这样的梳理和提纯,是蒋先贵自己在创作时都没有清晰意识到的,一下子从单纯基于对六盘水意向的猎奇感,提升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共通的情绪。
在持续推出专辑的过程中,团队逐渐得到艺人对专业度的认可和信任,开始为他们提供定位帮助和创作建议。张洢豪去年的第二张专辑《Chill Beat. 丘比特》,就是在辛志宇「围绕一张适合周六下午听完,放松的、时髦的专辑」定位下,进行创作。
哇唧音乐还通过协作流程的梳理,逐渐帮助艺人建立更加职业化的创作习惯。这对年轻艺人的创作可能是更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他们走得更长远。
张洢豪此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因为定了 22 年要发两张专辑,所以在 6 月到 10 月,他刻意进行每天朝九晚五的创作制作,他很喜欢这种稳定的创作节奏。
以内容驱动流量
有了作品品质化的基底后,哇唧音乐也在寻找流量侧的方法论。
一首金曲的诞生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冷启动阶段,需要流量把它「Kick off 踢出去」产生势能,之后会进入通过作品质量自传播的阶段。但往往很多音乐还没到拼质量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今年犯的错误,就是做了太多自己觉得还蛮精品的唱片,光在第二步使劲」,辛志宇复盘 2022 年的不足之处时表示,「第一步没有给任何流量抓手的加持,最后这些唱片直接投放市场,非常可惜」。
在流量助推上,行业已经清楚意识到抖音这样的平台的重要性,从抖音火起来的热歌神曲层出不穷,但传统唱片公司,无论在意识还是实际行动上,都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视流量运营,很容易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另一侧,对那些专门做抖音神曲的公司来说,流量成本与日俱增,而且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一个很明显的现况是,热歌的生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过去可能会传唱几个月的歌曲,现在几个星期就不再被提起。
如何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新歌的冷启动,同时在后续能凭借歌曲品质实现自传播,形成真正的爆款和有更长久生命力的金曲?
哇唧音乐梳理了过往爆款歌曲,总结了多个冷启动的关键抓手和方法论,包括借助影视 OST、综艺、抓住社会共情等。在这方面,哇唧音乐有一些自带的优势,哇唧本身就参与大量 S 级综艺节目,还参与了不少影视剧和 OST,这些都是天然的流量启动的入口和杠杆,能够撬动歌曲在短视频平台的势能进一步放大。
接下来,哇唧音乐在发布新歌时,将围绕这些抓手,撬动更大圈层的流量。当然,这套方法论还在验证和迭代当中。如果顺利,除了延续既往业务条线稳步增长和线下演出,今年哇唧音乐将有机会帮助包括毛不易在内的艺人,推出更具爆款属性的专辑 。
关于哇唧音乐的更多信息,可以阅读《新声 Pro》(微信公众号 ID:xinsheng-pro)与辛志宇的对话节选::
新声 Pro:为什么要成立一个独立的音乐业务中心?
辛志宇:做音乐一直是龙丹妮女士这么多年的一条暗线。她做很多综艺都是围绕音乐的。她推出的人,很多都是这个行业里 5-8 年才会出一个的以音乐为核心的歌手。
具体到哇唧唧哇,2021 年时已经做了五年《明日之子》,运营了三个团,艺人数量蛮多的,而且 80% 都是创作向艺人,自然而然会有音乐制作需求,同时在销售端,我们也看到了音乐变成一个业务的可能性。

辛志宇:三年内成为业内头部的唱片公司;年收入超过一亿;播放数据在整个音乐平台的份额达到一定位置;带来音乐行业对哇唧的认可。
新声 Pro:刚开始做哇唧音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辛志宇:首先要有人,第二要有收入,第三要把产能运转起来、出作品。我总结一下就是:Make music money、Make music matter。三件事情基本同时开始。
新声 Pro:每年 1 亿收入,但音乐市场整体又很难,怎么做到?
辛志宇:如果想达到那样的量级,只靠版权售卖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又成立了子厂牌哇唧 live,把演出业务也切过来,从 150 人的 livehouse 到万人演唱会都能做。
当然核心还是要有好作品。所以我们邀请了市场上最好的音乐制作人荒井十一和音乐主理人胡楠加入,成立了制作厂牌「基本节奏」,还和资深版权人林燕燕做了词曲版权厂牌「正在登陆」,在词曲侧和制作侧都形成了比较强的护城河。
这些基本要素有了之后,就是放大产能。同时把最核心的 S+ 级的项目做得漂亮,让市场看到。
新声 Pro:为什么放大产能这么重要,过去两年每年都发 150 首歌?
辛志宇:先把产能拉起来,整个体系才能跑出来,另外也能带来收入。而且在保证产能的基础上,做练兵、做精品。
新声 Pro:快速提升产能是好的捧人方式吗?
辛志宇:艺人必须有作品,这是刚需。放大产能让哇唧存量的艺人都有了自己的作品,对艺人本身肯定是有价值的。先保证有作品的基础上,再提升艺人的作品声量和影响力。
所以 2023 年会变成既要保证收入,还要出作品保证数量。同时在不买量的前提下,怎么借力打力让这些作品形成爆款?其实每年的难度都在上升。因为现在流量太贵了,对音乐公司来说买不起。
新声 Pro:既要又要还要,具体怎么做呢?
辛志宇:现在抖音上借力打力、撬动大流量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买量,流量价格越来越高,正在变得不划算。但是我们梳理后发现,其实抖音不是做冷启动、撬动流量的唯一手段。我们分析了市场上很多真正的爆款,总结了 6- 8 个冷启动提高的抓手。比方 OST、影视剧、游戏、动漫音综、艺人本身的影响力,以及此刻的社会共情等等。
2023 年我们的作品会围绕这些抓手,希望能撬动更大圈层的流量。
相对来讲,哇唧音乐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包括我们制作的综艺节目,以及正在参与的剧集 OST 等等。我们还有毛不易这样的顶级艺人。在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会匹配抖音的势能,但不会让公司业务完全围绕抖音做,那就变成很多神曲公司在做的事情了。
新声 Pro:所以首先要做出好作品,同时还要让它有流量,成为爆款。
辛志宇:我最大的反思就是,2022 年特别注重把精力放在提升艺人的作品质量上,艺人的作品是非常好听的。但是作为一个经营者,需要做的是有流量的好作品。
一首金曲的诞生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冷启动,需要流量去把它「踢出去」,之后产生势能,才会进入通过作品质量自传播的阶段。很多音乐还没到拼质量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已经死了。
我今年(2022 年)犯的错误,就是做了太多自己觉得还蛮精品的唱片,光在第二步使劲,但第一步没有给任何流量抓手的加持,最后让这些唱片在基本裸奔的状态投放市场,这是非常可惜的。
但确实音乐行业也比较无奈,因为我们不是影视剧或者综艺,他们投入很大,会累积特别大的势能来做 marketing ,我们不行。我做一张唱片成本可能就是 50 万到 100 万,怎么攒那么大的流量势能出来?其实今年基本上整个行业是没有爆款的,一些大牌艺人发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声量。
新声 Pro:在你的标准里,什么叫好作品?
辛志宇:从创作者角度,你认不认为它是一个值得被拿出来的东西?第二就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三年五年后,依然被提起、被听到。这就是金曲。
新声 Pro:从这个角度,无论 OST 还是音综,对做好作品是有效方式吗?还是会更短线?
辛志宇:这种方式其实还是 kick off 的阶段,是附着在上面得到第一波的流量,后续还是要靠作品自己的质量自传播。但是不能没有电影、剧集或者综艺,因为借用电影第一轮在抖音的宣发,用户确实听到了,对不对?如果只是自己的专辑里面的一个歌抛出来,不会有这个流量。
新声 Pro:按照这个逻辑,做抖音神曲不是更高效的方式吗?
辛志宇:没错,但我们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首先我们不可能军队化的做下沉内容,而且我们的作品要服务于哇唧的艺人,如果我们自己的艺人都不认可作品品质,怎么做这个事情?
另外我不认为这个模式会持久。这种本身就是买量业务,每一首歌都要做流量运营。现在纯买量的运营效率越来越低。所以热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019 年一首热歌起码可以挺 6 个月甚至 8 个月,现在一首热歌就是 3-6 个星期。按照这个趋势,热歌公司会越来越难,终有一天会跌到盈亏以下。
其实一些神曲公司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逻辑的问题,开始和头部公司的歌手合作。大家都是殊途同归。我们之前是做塔尖上的内容,但是我要借鉴底层的打法。这个行业未来如果是个金字塔,只有塔尖和底层的机会,腰部是没有机会的。
新声 Pro:你怎么判断音乐行业接下来的趋势?
辛志宇:整个行业朝着高度分散的方向发展,唱片公司会慢慢被淘汰,成为每一个歌手的个人工作室。因为唱片公司无论制作还是发行的角度,都不具备优势。它的很多价值,要么被艺人歌手本身分化掉,要么被音乐平台消化掉。
这个行业未来新的刺激,一个可能是 AI,还有一个是 web 3.0。音乐行业有自己的周期,我觉得我们目前处在最新的一个最低谷,但下一个周期到底是什么制造的浪,现在还看不清楚。
新声 Pro:做流量做爆款的打法,行业里面有用同样方法的吗?
辛志宇:现在玩的比较转的,在流量 kick off 阶段,是音乐平台内部的自制工作室。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人家怎么做第一步。但是这个确实有难度,因为不仅是理念转变,而且我们也不具备人家内部的数据优势。
新声 Pro:行业里有拥有这种流量撬动能力的人吗?
辛志宇:有。但这样的人都创业了,自己做热歌公司。
新声 Pro:这样的人在哇唧音乐自己的体系里面怎么产生?
辛志宇:目前这个体系没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靠实战练。先把组织架构、责权利调整好,激励调整好,靠每个项目去练,就这么简单。

辛志宇:在创作上,我们是没办法帮忙的。核心是他自己想完成作品。我们做的工作是把他产出的东西进行专业化提纯,市场化放大。通过我们其他维度上的专业,帮助艺人提高完成度,这就是我们的协作模式。
蒋先贵的专辑,我们做企划案包装时,提炼了几点。第一是从音乐技术性的角度,这是一张可以蹦着听完的专辑。在音乐性上,它的 Riff 非常强。所以我们做市场化的时候,先把这两个提炼出来。
从整个产品调研上,当然肯定不会放弃六盘水。所以我们说这张专辑是六盘水怪奇物语。我们试图把这种音乐的奇观性拎出来。奇观性是我们做 marketing 的核心。
最后要告诉市场,这张专辑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我们发现,无论他唱什么,唱的都是一种成年人的逃避感。所以最后找到一句歌词:英雄是我最后的借口。它里面讲玫瑰花剑客、除暴安良、维持正义,都是一种小男孩把自己幻化成奥特曼的感觉。

辛志宇:这张(《You Jump,I Jump》)最开始的想象就是你说的,一个从 C 位出来的 idol 该有的样子:hip hop 基底,酷炫点的 MV。但互动过程里,我们发现周震南并不是很想做这一类的。
我从他的一些 demo 里边听到了完全相反的东西,是比较 chill、urban 的。如果就这样推向市场,首先很小众,第二会和粉丝期待不一样。第三,因为很垂,所以可能达不到一个顶端 idol 该有的销量号召力。
所以在包装概念和做视觉时,我们就得往回找到一种自洽感。怎么找?从他的视觉 MV 和封面里边。首先它是一种金色的,富有少年感的、梦境版的浪漫气息。在这种氛围下,讲一个受过这么多伤的男孩自愈的过程。
最终专辑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治愈、逃脱,有一种散漫慵懒的氛围,有点像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这个氛围出来的时候,所有粉丝都惊讶,原来周震南还可以这样。且大家觉得跟他经历之后的自愈,形成了一种逻辑上的连贯性。
再比如我们今年给张洢豪做的第二张专辑,今年年初我们就和他说,这张专辑希望他从 idol 感的白马王子情歌抽出来,变成高级的制作人。所以希望是一张很 chill 的专辑,是可以在周六下午完完整整听完的。
因为当下大多是在围绕主题设计专辑,但我们要的是围绕场景。这相当于提前给张洢豪布置好了产品的形态、风格和调性。他围绕这个写所有的歌,然后在编曲、制作上,围绕氛围感做突破和努力。
最后就是专辑的包装。怎么把比较高级感的制作人形象和 chill 的感觉联合在一起?而且既要 chill,基底又是情歌,最后我们把专辑名字定成 Chill Beat,丘比特。这样氛围感出来了,同时还是情歌。

辛志宇:比方他给我 demo 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这首歌要往 city-pop 的方向去编,合声器要什么音色,大概要落到这个层面。
新声 Pro:艺人会有固定周期给你发歌吗?还是写完就给你?
辛志宇:这是我今年的一个要求。就是艺人也要知道,是有 deadline 的,是需要有创作进度要求的。所以今年张洢豪在对外采访时,他说我是跟宇哥签了 KPI 的,他要求我今年发两张大专辑,所以我就逼自己在 6 月份到 10 月份,每天都朝九晚五的创作制作。他说他很喜欢这种。
新声 Pro:你会怎么定义哇唧音乐的厂牌感?
辛志宇: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其实都顾不上哇唧音乐做整体品牌厂牌感,因为哇唧的艺人风格比较多样。市面上很多厂牌都是按照曲风划分,后来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可能性,不以风格为聚焦,而以行业链路的方式,试图产生厂牌感。
这可能也是一个阶段。2023 年我会尝试做这件事情,包括向市场推出整个哇唧音乐的 VI,尽量让所有物料都能形成统一的风格。
新声 Pro:从整体来看,哇唧音乐和哇唧唧哇做的是一脉相承的事,做青年文化的翻译者,只是更聚焦在音乐上。
辛志宇:是的,找准年轻人比较小众和有引领性的特质,把它翻译出来变成市场化的东西,被大家理解和喜欢。
新声 Pro:哇唧音乐最终是要通过歌成就人,但音乐只是起点,定义他的个人气质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最终无论通过经纪还是其它渠道,整个气质要保持高度一致。
辛志宇: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在 2 年以前就完全不可想象,需要我们内部音乐、经纪等各个团队密切的配合。
新声 Pro:我们说回线下演出,之前哇唧唧哇也有 live 业务,和现在的哇唧 live 有什么本质不同?
辛志宇:live 之前属于经纪团队,live house 业态都是直接卖给其它公司。我们接过来之后,肯定首先在内容和现场上会有提升。而且在整体做规划运营的时候,我们可以扶持一些暂时没有能力开启 live house 的艺人。
我们自己把控 livehouse,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让艺人发完专辑后的半个月到 20 天之内,就可以跟上 live house,这对艺人和对公司都是比较有意义的。
今年在演出层面,我做到了所有只要发专辑的艺人一定跟巡演。这也是跟 2021 年比进步的地方。
新声 Pro:哇唧的 live 和市场上其它的有什么不同?
辛志宇:第一是粉丝的体验感是不一样的。第二,舞台感的质量上,希望能做出和其它 live 不一样。
说到用户体验,我们也是在摸索。我们经常做很多 live house 都不会做的事情,比如让天上下花瓣雨,做巨大的充气人在现场打卡,包括在 live house 之后安排握手、互动、签售。这可能是传统 live house 不会做的。
但此刻我得说,还没形成所谓的品牌差异化。我们 2022 年规划 100 场,只完成 50 场。2023 我们要做 150 场,通过这 150 场把我们想要的差异化做出来。
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