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家英最近公开吊唁女王,称“香港在她的庇荫下,人间福地。”

罗家英这个演员我个人感觉还不错,比较率性,演技也好,尤其在无厘头方面,风格独树一帜,和周星驰有的一拼。

达文西,唐僧这两个经典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一首only you更唱得让人销魂难忘。

对于他的言论,纵有用词不当之处,我觉得也没必要过度解读。毕竟结合罗家英的生长环境,就能对其感情有一定的理解。

2.

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登基,统治英国70年,从登基算到1997年回归,统治香港45年。

45年,对一个人来说,是童年,青年,到中年,可能是人生最宝贵的时间,也可能是受教育阶段,思想与价值观形成的时候。

在这45年里,女王的头像遍布香港,从钞票,到邮票,到学校,到政府等各公共机关。不少人听着《天佑女王》长大,女王生日那天,香港人还要放假一天。

女王元素深入到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不管抬头,还是低头,都能高频见到,这份影响,不可低估。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钱币,可以说是每天最频繁见到的物品。一元面值的港币,上面就铸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可别小看一元面值,它的流通比百元大钞还频率还高。

举个例子,细蚊仔(小孩子)的零花钱,是100元的大钞多,还是1元的硬币多?罗家英小时候,兜里的零花钱,肯定是1元的硬币为主,拿出来买糖,就能见到英女王。

久而久之,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英女王的形象,就和零花钱,买糖的甜蜜感紧紧相连。

回归前香港的小孩,去学校读书,教室里挂着是英女王画像,学校升龙狮旗时,听到《天佑女王》响起,必须起立站正,再加上一些殖民教育,女王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想法深深植入

45年,这种早期教育可能跨越了几代人。

学校毕业了,去政府当公务员的,要向女王宣誓忠诚再入职。去当警察的,不仅要向女王宣誓,对外执行任务时,还要经常把香港皇家警察挂在嘴边。

作为市民,听到保护他们安全的警察,经常把皇家念在嘴边,也难免不产生被女王庇护的感觉。


3.

那么英女王,或者英国真的庇护了香港没?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仅仅用了18天,港英政府就投降了,英军连像样的抵抗都没,然后香港开启了3年多的黑暗时期,无数香港人被日军残暴蹂躏。

而自第9任港督宝云起,香港人民就要承担巨额的驻港英军军费,请问,这样的投入和表现,英国到底保护了谁?

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确实赶上了香港经济的高速腾飞。但更多的是和时代机遇,香港的地理位置与香港人民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当时亚洲四小龙同时崛起,香港与台湾,新加坡,韩国处在同一机遇中,有着同样的崛起因素。

就是四小龙都有着一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吃苦耐劳的高密度人口,以及地缘的优势,承接住了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奠定了自己的工业基础,进而向着多元化的经济发展,那是时代的机遇,不是英女王的恩赐。

这一点第26任港督尤德说了一句公道话:

“香港完全没有天然资源,唯一拥有的是一个深水港口和很多非常吃苦耐劳的市民。”

维多利亚深水港是女王恩赐的吗?很多非常吃苦耐劳的市民是女王恩赐的吗?

相反,把香港称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是女王对香港的取得的经济成就的一种占有,而不是恩赐。

当然,这里不否认,第25任港督麦理浩制定的开明政策,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这和香港遇上了一个好官有关,我情愿理解为一种运气,而不是女王或伦敦为香港的发展,精心的选派。

英国对殖民地的态度,尤其非盎格鲁萨克殖民地的态度,从来都是“获取”多于“给予”。

占了一堆的殖民地,再一堆的殖民地官员派出去,总会摊上几个搞得好的地方,搞好了,荣耀属于女王,搞砸了,对女王也没啥损失。

这点200多年前的美国早就看到了本质,于是拿起枪来就闹独立,美利坚自然有美利坚人民来庇护,美国的繁荣强大从来都是美国人民努力的结果。

所以说,香港的繁荣,能成为福地,更多是香港人民自己努力的结果。

4.

我们再看看1997后,中国政府对香港从来是给予多过索取。

香港回归立即遇上亚洲金融危机,是中国倾整个国力的外汇储备才保住香港这块福地安然无恙,保住了香港这块福地。

换成还是英国统治,会向香港支援一个便士吗?

香港80年代股票危机时,英国又向香港投入了多少,其原因还是因为破坏中英谈判,刻意不顾香港人民的利益搅屎的造成。

驻港部队则更是全部费用由中央承担,香港只要自己好好发展经济就好,国防有我。

我们再聊回罗家英,

女王元素45年的影响,你让一部分港人,彻底忘记这段记忆和感情,是不可能的。

就像拐走的孩子,这么多年后回到原家庭,也总没法完全忘记之前的家长。

他们与我们的融入,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互相之间的宽容与谅解。

罗家英的原话如下:

她登基,我七岁,这七十年来,英女王是我的长辈,看着我成长到老矣,香港在她的庇荫下,人间福地,还有几个多个长辈呢?鲜花一束,谨致敬意,万世流芳,大象无形。”

总得来说,没有过分的反中言论,整体是基于自己这么多年的观感,一些朴素的随口之说,虽然会引发一些争议,但他也再三解释了,我们对待同胞,要宽容一点。对一个被影响了45年的港人,更要宽容一点。

加上伊丽莎白二世个人品行,也确实还有口皆碑,自然会有一代甚至几代人,对她难以忘怀。

我们不必苛责自己的同胞,毕竟伊丽莎白二世统治香港45年,而香港回归才25年,去殖民化,就像忘记一份感情一样,需要时间。

英女王逝世,一部分香港人悲痛纪念,发表感怀之语,这个在情理之中,也终将随着时间而消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0.093820s